高等院校工商管理应用创新型系列教材《商业伦理与企业责任》主讲:叶陈刚教授前言“德治”是长期以来中国治国安邦的优良传统,创造并维护着悠久璀璨的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在全面而深刻地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孝经·开宗明义章》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孔子《孝经·圣治章》人在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观念的约束,不可伤害他人,而要帮助他人,人既要“利己”也要“利他”,利他是最大的利己与最好的利己。道德与正义对于社会乃至于市场经济的运行至关重要。——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19世纪西方思想家傅立叶(Fourier)明确指出,伦理协作是普遍的完善,在经营制度上有极其光辉一面;他把物质利益与情感的平衡视为善与美、有益与愉快的关系[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75-486。]。西方国家数百年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商业伦理道德对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诚信与道德是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违反诚信规则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毁了自己,还会危害社会。市场经济体系按照价值规律与等价交换原则推动生产要素流动,以及将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到效益好的项目上去,给企业以巨大压力和内外部动力,实行优胜劣汰。然而,市场经济体系是否有效运作有其前提条件。美国学者大卫·J·佛里彻(David.J.Fritzsche)发现至少有三个条件:一是拥有支配私有财产的权力;二是拥有买卖产品和服务的平等自由选择权;三是能获得这些产品和服务相关的准确信息。为了全面开展商业伦理道德教育,加强商业伦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必须进行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关注不够,研究不多,著述较少。撰写本书正是为改变这一局面所做的努力。出版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