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本章的教学目的•使得计量经济学课程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全过程,实现“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的结合”,成为一门真正的经济学课程。•适应应用研究的需要。–在已经广泛开展的应用研究中,主要的问题和错误不是出现在模型方法上,而是在如何正确地设定模型和采集与处理数据方面。–计量经济学课程不能只讲模型的估计和检验,应该讲授如何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分析经济关系,如何利用经验数据检验经济关系,进而进行模型总体设定。本章内容•第1节是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的模型类型设定,讨论如何针对研究对象选择计量经济学模型类型。•第2节是关于总体回归模型设定中的变量选择问题,讨论在模型类型确定之后,应该按照什么原则选择进入模型的变量。•第3节是关于模型函数关系设定,讨论如何在经济学理论和在统计分析的指导下,设定模型中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即模型的函数形式。•第4节是关于模型变量性质设定,讨论如何确定被选择进入模型的变量的性质,重点讨论了变量性质设定的相对性。§9.1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类型设定一、问题的提出二、单方程应用模型类型对被解释变量数据类型的依赖性三、单方程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的选择对经济行为的依赖性一、问题的提出1、计量经济学模型类型•参数模型和非参数模型•单方程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截面数据模型、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PanelData模型•在截面数据单方程参数模型中,还包括经典模型、选择性样本模型、计数数据(CountData)模型、离散选择模型、持续时间数据(DurationData)模型等多种类型2、模型类型选择的重要性•建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的第一步•模型类型决定采用什么理论方法•实际应用研究中的大量错误3、例题•例7.1.1属于截面数据单方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类型选择问题。–仅利用2820户发生借贷的农户为样本,建立经典的截面数据模型,是错误的,没有充分利用没有发生借贷的农户的信息。–利用5100农户为样本,将其中没有发生借贷的农户借贷额视为0,建立经典的截面数据模型,也是错误的,0并不是真实观测值。–将0视为小于等于0(≤0),利用5100农户为样本,建立归并数据模型(Tobit模型),也存在问题。•例7.1.1属于截面数据单方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类型选择问题。–应该按照赫克曼(Heckman)两步法建立模型,即首先利用全部样本信息建立借贷是否发生的二元选择模型,然后再利用2820户发生借贷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