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总体回归模型设定一、问题的提出及其重要性二、计量经济学模型总体设定的“一般性”原则三、计量经济学模型总体设定的“现实性”原则四、计量经济学模型总体设定的“统计检验必要性”原则五、计量经济学模型总体设定的“经济主体动力学关系导向”原则六、案例:消费理论与消费函数模型一、问题的提出及其重要性1、模型总体设定•两种基本总体模型:–一是静态的总体模型。主要是描述经济因素之间不随时间演变的静态平衡结构,力图揭示经济系统的平衡关系法则,对应的总体是不随时间变化的静态随机分布,通常利用截面数据来估计总体模型参数。–二是动态的总体模型。主要是描述持续演变的经济因素之间的动态平衡结构,力图揭示经济系统的演变法则,对应的总体是在时间维度上持续发生的随机过程,通常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来估计总体模型参数。•总体模型设定(以单方程模型为例)–直接影响因素集的分解•恒常性和显著性两个维度•显著的恒常性因素集•显著的偶然性因素集•无数单独影响可以忽略的非显著因素集•总体模型设定(以单方程模型为例)–模型总体设定的任务:•界定显著恒常因素集作为解释变量。•确定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函数形式与在该函数形式下的关系参数。•确定随机扰动项的概率分布特性和相应的概率分布参数。•最终得到待估总体模型。•模型总体设定的依据–实际应用研究中的研究目的导向–经典模型的先验理论导向–时间序列模型的数据关系导向–正在发展的关系论导向二、计量经济学模型总体设定的“一般性”原则1.总体模型设定的“研究目的导向”及其问题•研究目的导向–任何应用研究都有特定的研究目的,例如分析某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者评价某项经济政策的效果。–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进行计量经济学模型总体模型的设定,成为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普遍现象和最严重的问题。•错例1:在一篇研究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博士论文中,建立了如下模型:tttMDIGDPlnln10其中,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MDI表示制度变迁。估计得到1.2ˆ1结论:制度变迁对于GDP的弹性系数为2.1。即制度变迁变化1%,国内生产总值将变化2.1%。•错例2:在一篇研究证券市场发展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博士论文中,建立了如下模型:tttGPRZCZSR其中CZSR为财政收入,GPRZ为股票融资额。估计得到:729.4ˆ结论:股票融资额增加1亿元,财政收入将增加4.729亿元。•错例3:在一篇研究我国财政支农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