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名校,成就所托标准教案第四章曲线运动§4.3万有引力与人造卫星高考对应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学习水平B)人造卫星(学习水平B)课时目标:1.知道万有引力;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知道卡文迪什实验。2.通过卡文迪什实验的巧妙设计,认识测量微小量的一种科学方法。3.通过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相关史料的了解,感悟科学先驱的探索精神。4.理解第一宇宙速度,掌握人造地球卫星:知道第一宇宙速度,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原理及其应用。重点难点:1、本节重点是万有引力的概念和万有引力定律。2、本节的难点是有关的计算和应用。知识精要:1、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成正比,跟他们之间的成反比.(2)公式:F=,其中G=6.67×10-11N•m2/kg2,叫.(3)适用条件:仅仅适用于或可以看做的物体.相距较远(相对于物体自身的尺寸)的物体和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可以看做,此时,式中的r指两间的距离或球心间的距离.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由G得v=,所以R越大,v越小;(2)由G=mω2R得ω=,所以R越大,ω越小;(3)由G=mR得T=,所以R越大,T越大;(4)模型总结:①当卫星稳定运行时,轨道半径R越大,v越;ω越;T越;万有引力越;向心加速度越.②同一圆周轨道内正常运行的所有卫星的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均相等.③这一模型在分析卫星的轨道变换、卫星回收等问题中很有用.3.三种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km/s,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拓展】(针对学生程度及学生学科情况选择性讲解)(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发射速度;(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4.天体运动模型——人造地球卫星1(1)处理方法:将卫星的运动视做圆周运动.(2)动力学特征:由提供向心力,且轨道平面的圆心必与地球的地心重合.(3)基本规律:Gr=ma(4)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不含随地球表面自转的向心加速度)的关系:①因G≈F万=F向,故g==a向②ar=gr=g(R为地球半径,r为轨道半径,g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5)两种特殊卫星①近地卫星:沿半径约为的轨道运行的地球卫星,其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相等,均等于第一宇宙速度.②同步卫星:运行时相对地面静止,T=24h.同步卫星只有一条运行轨道,它一定位于赤道,且距离地面高度h≈3.6×104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