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风险,发现价值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1/59专题研究|计算机2015年03月18日证券研究报告本报告联系人:王文龙021-60750629wangwenlong@gf.com.cn计算机行业产业互联网之车联网全解析分析师:刘雪峰S0260514030002分析师:康健S026011104000202160750605010-59136690gfliuxuefeng@gf.com.cnkangjian@gf.com.cn本篇深度报告详细比较中、美、日、欧等地区车联网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路径、轨迹与价值链环节分析。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现阶段行业发展空间大、增速明显、用量保险等新模式逐渐形成。能够掌握车辆详细数据和动态交通数据的厂商、基于车辆数据的专业应用领域的企业、具备数据变现能力强的企业在车联网领域将有较大的发展机会,看好行业景气。�行业发展前提我们认为未来商业模式将是会基于以下条件发展:1、中国主要互联网平台资源、应用资源和内容资源均被BAT三家把持,并已经开始对车联网全面渗透;2、国家在智慧交通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有不少上市公司具有智慧交通建设经验和运营经验,掌握一定有价值的数据(如动态交通信息);3、几家占领市场的图商企业(四维图新、高德、凯立德)均被BAT入股瓜分;4、汽车市场空间巨大,海外各国(美国、日本、德国等)车企和国产品牌车企均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单独车企难以形成对国内汽车市场的主导;5、消费者在联网应用方面已经被培养出免费使用习惯,支付意愿不强,目前车企的前向收费模式尚未被完全接受。�基于上述前提的未来市场趋势和商业模式判断:整体市场趋势:市场空间大,近期和中期前装和后装市场均能够保持较好增长,呈齐头并进之势。中长期来看,新车销售中含有车联网装备的将占比大幅提升,随着新旧汽车的逐渐替换和用户对更高技术手段的主观选择,在汽车保有量中配有前装车联网装备的汽车占比将逐渐提升,后装市场空间的增量将会放缓。当前,后装市场空间和市场占比均大于前装的格局将被进一步淡化,甚至有可能转换。前装市场:互联网企业(BAT)提供平台和应用开发经验,车企提供车辆专业数据和接口技术,双方共同开发车联网平台(可能的趋势是BAT分别与车企合作形成对立阵营)。实际的软硬件开发、应用开发和数据来源及运营等将有可能是由BAT或车企合作的技术型车载终端供应商(如智慧交通领域的上市公司)或BAT参股企业(如:四维图新)提供,形成B2C(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和B2B2C(帮助商户或企业投放广告或实现业务应用,从而形成收费)的混合模式。后装市场:1、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