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聲調之學到倚聲學姚鵬舉論龍榆生的倚聲學理論内容提要在聲調之學的基礎上,龍榆生構建了系統的倚聲學理論,重視四聲、韻位、句度、技法與表達感情的關係及其對詞體結構的影響,以恰如其分地表達真摯熱烈的感情爲指歸。這一理論繼承並發展了晚清民國的詞學批評,借鑒了新體樂歌的創作經驗,以喜怒哀樂之情統貫和諧、拗怒的聲韻組織,將圖譜之學的「定法」變爲「活法」,更能體現聲律的本質,揭示了詞爲聲學的獨特藝術特點?’對晚清民國嚴守四聲之風具有救偏補弊的作用;也將重聲律體制和重情志融爲一體,對詞學尊體方式有進一步發展。這一理論構成龍榆生詞人、詞史批評和選詞、學詞標準的基礎,可爲現今詞學批評鑒賞提供一種從聲韻組織到作品風貌再至品第優劣的多層次批評方法,具有方法論意義。關鍵詞龍榆生聲調之學倚聲學性情龍榆生(一九〇二一九六六)是現代詞學三大家之一…,他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提倡聲調之學§,關注四聲、句度、用韻與表達感情的關係,重視詞調的聲情和性質,四十年代在聲調之學的基礎上提出倚聲學並製定了研究計劃,五六十年代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體系id。基于此,本文將他這一系列關于詞學聲韻的研究概括爲「倚聲學理論」。聲調之學從圖譜之學中獨立,重視具體詞調的聲情,這還僅是詞學研究從聲調之學到倚聲學論龍榆生的倚聲學理論二〇五詞學第四十八輯二〇六内部的一個方面。倚聲學理論則著眼于詞體,明確强調以聲、情、詞相應相稱爲基礎,宣導「至善至美至真之熱烈感情」S〕,不僅關注四聲、句度、用韻與表達感情的關係,也關注它們彼此間的搭配組織,並進而由四聲、句度、用韻的聲韻組織關注詞體結構和技巧法度。龍榆生將聲韻組織定爲詞體的獨特藝術特徵,是詞「上不似詩,下不類曲」的關鍵所在。這是在詩詞曲比較的宏觀視野下對詞體藝術特徵的探尋,也是他由聲調之學進而標舉「倚聲學」的原因。這一理論可據以批評一首詞乃至一個詞人的風貌,因而也和龍榆生唐宋詞人、詞史的研究,學詞、評詞的標準密切相關,可以統貫他的詞學研究。本文試綜合其所有著述對其倚聲學理論的發展、體系及意義等作相關論述。一從聲調之學到倚聲學的發展歷程對清代以來詞體創作風氣和聲律研究成果的繼承和反思,是龍榆生聲調之學提出的重要原因。清代以來有關詞譜、詞樂、詞韻等方面的研究積累了很多成果,正是在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