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转是一种传统方法,将胶/膜叠层浸入缓冲液槽然后加电压。这是一种有效方法但比较慢,需要大体积缓冲液且只能用一种缓冲液。另外用这种方法转移双向电泳中常规使用的大胶比较困难。湿转操作步骤:1、起胶:将凝胶从玻璃板中取出,切除积层胶及溴酚蓝下部的分离胶,剩下的含有目的蛋白的分离胶浸泡于转膜缓冲液中,防止胶凝固、变形。2、润湿:准备2张Whatman3#滤纸、1张NC膜,尺寸与凝胶大小相仿(滤纸与胶一样大,膜比胶大一些),NC膜先放入水中3分钟,再放入转膜缓冲液中10分钟。(若用PVDF膜,应先在100%甲醇中浸泡,否则很难润湿。甲醇可反复利用。)3、三明治的制作:按顺序在转移夹内放置预先经转移缓冲液浸泡的海绵、1层Whatman3#滤纸、凝胶、硝酸纤维素膜、1层Whatman3#滤纸、海绵,保证每层之间没有气泡。组装顺序:转膜夹黑色面(负极)-海绵垫-滤纸-胶-膜-滤纸-海绵垫-红色面(正极)切记:每层之间用滴管/玻棒将其中的气泡全部赶出,绝不允许气泡存在!4、转膜:将转移夹放入转移槽,加入4℃预冷的转膜缓冲液,将凝胶面与负极相连,硝酸纤维素膜与正极相连。关于转膜电流和时间:一般转膜的电流在200mA-400mA之间,转膜时间为30-60分钟。也可以在15-20mA转膜过夜。大片段的>50KD的可以选用350mA,小片段的可以用250mA,上述电流均能很好的把大部分蛋白转过去。具体的转膜时间要根据目的蛋白的大小而定,目的蛋白的分子量越大,需要的转膜时间越长,目的蛋白的分子量越小,需要的转膜时间越短。关于转膜的注意事项:1.胶在负极,膜靠近正极;2.转膜缓冲液一定要事先预冷,最好提前一天配好放4℃冰箱;4.滤纸不要大过膜,防止短路;5.夹好膜和凝胶后,确定在凝胶/膜和滤纸之间没有气泡存在,否则会导致转膜不完全;6.注意一定要戴手套或用塑料镊子接触膜,因为手上的蛋白和油脂会影响转膜效率并会使膜脏掉;7.在转膜过程中,特别是高电流快速转膜时,通常会有非常严重的发热现象,最好把转膜槽放置在冰浴中进行转膜。33、半干转移用浸透缓冲液的多层滤纸代替缓冲液槽。因为电极板直接与滤纸接触,使凝胶中电场强度尽可能大以快速高效转移。与湿转相比,这种方法又快(15-45分钟)又好。多数半干转移方法使用一种以上的缓冲系统,可以同时高效转移大小不同的蛋白。然而,半干转移系统因缓冲液较少不适于长时间转移。半干转操作步骤与湿转基本类似,区别在于两边都是3层Whatman3#滤纸,转移电压和时间也有所不同。半干转移系统中,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