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文化差异,建立信任关系隐私与数据保护2“亚洲各国在过去几年掀起了一股数据保护法规的浪潮,而随之产生的相关法规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本次国际大会将针对这一差异性展开讨论,并期待与亚洲各国政府共同分享并学习相关经验。”数据保护与隐私专员国际大会(ICDPPC)执行委员会主席,2017年1月28日前言1亚太地区简况2国家/地区3澳大利亚3中国大陆4香港5印度6印度尼西亚7日本8韩国9马来西亚10毛里求斯11蒙古12新西兰13巴布亚新几内亚14菲律宾16新加坡17斯里兰卡18台湾19泰国20越南21新兴趋势23您是否考虑…?26联络人28目录1前言随着亚太区的迅猛发展和高速增长,“一个更具竞争力的亚洲正在强势回归”。德勤顶级区域经济学家在近期发布的德勤《亚洲之声》1报告中指出:在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加速推进改革的影响下,“一个更具竞争力的亚洲正在强势回归”。过去12个月,亚太地区涌现局部性、区域性、国际性的数据保护监管热潮,便是这一趋势的具体表现。受上述趋势影响,亚洲许多国家已经或正积极着手颁布新的隐私相关法规。外包行业内各子行业公司持续实现利润增长,但同时该行业也面临日益严峻的隐私风险,相关风险主要与如何看待隐私有关。充分了解此类风险有助于避免数据泄露,对于不同地区之间个人数据的传递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转变隐私与数据保护方式非常必要。隐私与数据保护不能仅仅注重遵循现有以及不断出现的规章条例,还应当考虑各个地区的文化和个人意愿,从而与个人以及监管机构建立信任关系。尊重文化差异亚太地区不同群体、监管机构、企业之间均存在文化差异,正确处理文化差异有助于增强竞争优势。企业积极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有助于增强其对隐私与数据保护风险细微差别的敏感度。这一敏感度为企业实现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直接推动各企业针对不同文化采取差异化运营策略。因此,各企业可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策略,适应全球和各地区监管环境的变化,即采用“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方式管理隐私风险。新增监管法规推动区域协作从地区层面看,菲律宾和中国大陆等亚太国家/地区颁布了更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的使用加以管治。亚太经合组织《隐私保护框架》提出了共同原则,有助于实现亚太各国家/地区隐私与数据保护法规的协调一致。虽然该框架目前包括跨境转移相关法规,且不具有约束力,但该框架可推动各企业采用区域性策略管理隐私风险。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的影响体现了全球法规的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