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系统》PCM编码与传输姓名陈冬英院系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年级2013级学号1311200492013年11月27日摘要通信系统的信源有两大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如语音信号属于模拟信号;而文字、计算机数据等属于数字信号。若输入是模拟信号,则数字通信系统需进行模数转换,这个过程包括采样、量化、编码,PCM是最基础的编码方式。经过信道之前需进行将数字基带信号变换为数字带通信号进行调制,除双极性基带传输等,常用的有QPSK、BPSK等调制。本文主要对PCM的线性和非线性编码以及各种传输方式的原理设计思路以设计过程进行分析。设计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对正弦信号进行抽样后分别进行采用均匀量化的PCM线性和非均匀量化的PCM非线性编码,并对两种编码的性能进行分析,主要标准是以相同量化级数下信噪比随信号平均功率的变化。第二部分对编码后的二进制码流进行二进制基带变换、BPSK、QPSK调制,通过带高斯白噪声的信道进行传输,在接收端用解调判决出对应二进制序列,再通过PCM非线性解码输出,通过对比相同输入PCM码字不同调制的误码率,进行双极性的二进制传输、BPSK和QPSK调制传输性能的比较。进行仿真比较结果,可得线性编码器适合于信号幅度分布均匀的情况下,非线性编码器则更适合信号幅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PCM编码与传输的信噪比与信道的误码率、信号的平均功率有关。基带传输的误码率高于调制传输,性能较差,其中调制传输QPSK的性能较BPSK差些。关键词:PCM,线性,非线性,BPSK,QPSKPCM编码与传输实验报告一、设计目标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针对某个特定的信源,考察线性编码和非线性编码(以A律为例)的性能,然后对编码后的二进制码流,分别采用二进制双极性基带传输、BPSK传输以及QPSK传输,考察它们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性能。二、实验要求1、设计实验框图,并确定实验参数和实验步骤2、针对1编写程序,并进行调试3、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相应的结论,并与书中的结论进行比较4、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根据实验目标设计的实验框图和实验步骤、设计的思路,实验结果,实验结论)三、实验步骤、设计思路(一)实验设计总的框图1、整体设计系统框图如下:图1发射端设计在接收部分我采用的是非相干解调,没有采用相干解调,所以性能稍微差一些,总体结构如下:图2接收端设计2、PCM编码设计总框图:信源采样量化PCM线性编码PCM线性译码信号输出抽样量化非均匀量化A律13折线二进制双极性BPSKDPSK信道噪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