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评分:少年班系07级学号PB07000632姓名郭飞扬日期2008-9-27实验题目:交流谐振电路特性研究实验目的:研究RLC串、并联电路的交流谐振现象,学习测量谐振曲线的方法,学习并掌握电路品质因数Q的测量方法及其物理意义。实验原理:1、RLC串联谐振电路电路中总阻抗于是总电流电流与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当容抗与感抗相等时,Z=R为最小值,=0,这就称为谐振现象。谐振角频率,谐振频率。品质因数Q用来反映谐振电路的固有性质:2、RLC并联谐振电路电路中总阻抗,电流I=V/Z。相位差当时,。当时,电路达到交流谐振品质因数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电容、电感、电阻箱、示波器实验桌号:10号1实验报告评分:少年班系07级学号PB07000632姓名郭飞扬日期2008-9-27实验内容:1、按照实验图(右图)连接好电路图,将电容、电感分别调为0.005μF、0.2H,将信号发生器的峰-峰值设为4V;先定性观察VR随f的变化。2、在R=400Ω下,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使其从3kHz变化至7kHz,记录25个VR的峰-峰值(谐振值附近记录密度大些);3、在R=600Ω下,重复(2)的过程;4、分别测量两个阻值下,当电路达到谐振时的VL、VC;5、数据比较与作图处理。图一:实验原理图实验数据:定性观察:f增大,VR先增大后减小,所以VR必有一个最大值。L=0.2H(RL≈80Ω),C=0.005μF峰-峰值Vi=4V1、R=400Ω时:VL=35V,VC=35.5V表一:R=400Ω时的交流谐振数据2、R=600Ω时:VL=27.5V,VC=27.3V表二:R=600Ω时的交流谐振数据注:此测的VR均为峰-峰值数据分析与处理:计算出R=400Ω、R=600Ω时的对应电流:2实验报告评分:少年班系07级学号PB07000632姓名郭飞扬日期2008-9-27表三:R=400Ω时频率与电流关系表四:R=600Ω时频率与电流关系根据以上关系画出电流-频率图像:3实验报告评分:少年班系07级学号PB07000632姓名郭飞扬日期2008-9-27345670510152025R=400ΩR=600Ωf/kHzI/10^-4A图二:电流-频率图R=400Ω时从图中得到Imax=22.21mA,于是,在相应的I-f曲线中作直线I=1.570mA,读出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4.665kHz、5.142kHz。于是通频带宽度:图中读出谐振频率为ν=4.901kHz,理论值,比较得到相对误差Q的计算:(1)4实验报告评分:少年班系07级学号PB07000632姓名郭飞扬日期2008-9-27(2)(3)R=600Ω时从图中得到Imax=1.683mA,于是,在相应的I-f曲线中作直线I=1.190mA,读出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4.601kHz、5.215kHz。于是通频带宽度:读出谐振频率为ν=4.914kHz,理论值,比较得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