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2-9-29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学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大学生国家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2XJJG-62);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服务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教育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S[2021]GHBZ148)。作者简介:王燕凤(1979—),女,回族,山东青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语音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王燕凤,陶凌梅(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30)[摘要]计算机基础作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基本的计算机应用和操作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本文就如何提升大学生尤其是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计算思维;专业特色[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11X(2023)02-0151-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02.057[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我国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经历了三次教学改革,在2012年教育部启动的第三轮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之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提出的概念,指的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以提升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已经广泛开展,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王移芝、鲁凌云、周围提出了包含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和教学实践三部分内容的课程建设方案,覆盖了大部分计算机研究领域,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是一个知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学改革方案,重视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的计算机技术领域也应当纳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中,如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所涉及的计算机技术领域较多,授课内容也较多,而有限的课时无法充分“讲透练够”;在实际授课中,偏重基础的理论知识和理想化的简单实践,无法让学生对整个技术领域建立整体认知,也很难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理念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傅向华、张席等人提出了“1+1+X+Y”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体系,侧重于构建由多门计算机类课程组成的完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