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两汉时期的墓葬一、墓葬的分类1汉代的等级制度简单说来,汉代的等级制度基本上继承了秦代的二十等爵制,更确切的说是二十一等爵制。皇帝以下,级别最高的是诸侯王。一、二十级列侯——有封邑,一般是有功的功臣,有一定的官职。三公一级的官吏(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必须是列侯,官秩万石。二、十九级关内侯十八级大庶长十七级驷车庶长十六级大上造十五级少上造十四级右更——为担任官秩2000石的官吏。无封邑,包括九卿、郡太守、郡太守副职。三、十三级中更十二级左更十一级右庶长十级左庶长九级五大夫——官秩1000—600石。县令、县长级。九级以上为汉代的高级官吏,是高级贵族的标志,可以上朝见皇帝。四、八级公乘七级公大夫六级官大夫五级大夫四级不更三级簪袅二级上造一级公士2汉代墓葬的分类甲类墓:大多是木椁墓或石室墓、砖室墓,长度在十几米至几十米以上。随葬品在西汉前期有成套的铜、漆礼器,西汉后期以后,礼器数量减少,多有大量的仿铜、仿漆的陶礼器以及日用陶器、模型等。墓主人为诸侯王和列侯。乙类墓:为中型的木椁或石室墓、砖室墓。长、宽一般都在五、六米以上。一般随葬有铜、漆礼器一至二套,另有一些玉器、木器、陶俑和偶车马等。墓主人为十九级关内侯到九级五大夫的高级官吏和高级贵族。丙类墓:小型空心砖墓或小砖室墓。西汉前期一般有仿铜陶礼器一套,不见铜、漆礼器。西汉后期以后则多用日用陶器、仿铜或漆的陶器、模型明器等,另有一、二件俑和少量的车马器。墓主人应为八级公乘以下的诸爵级的低级官吏和无官的百姓。丁类墓:小型土坑或土洞墓。不出仿铜、漆的陶器,随葬一、二件日用陶器。应为那些无爵无官的平民百姓的墓。二黄河流域的墓葬包括关中地区和关东地区。(一)甲类墓墓主人包括诸侯王和列侯两个级别的高级贵族。目前共发现汉代诸侯王或王后墓41座,其中大部分在西汉时期。可确认的列侯或列侯夫人墓17座。本课程只介绍汉代诸侯王的或相当于诸侯王级别的高级贵族的墓葬。诸侯王墓黄河流域甲类墓列侯墓带黄肠题凑的竖穴墓大型崖洞墓汉代诸侯王或身份特殊的重臣的墓葬往往为使用带黄肠题凑的大型竖穴墓,或者是大型崖洞墓。《汉书·霍光传》记载,霍光死后,宣帝与皇太后亲自参加葬礼,并且还赐给霍光“……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藏椁十五具……皆如乘舆制度。”玉衣:在文献中又称“玉匣”,是用金属丝连缀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