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夏商周考古主讲教师:段天璟《《考古通论(上)考古通论(上)》》(先秦考古)(先秦考古)第六节列国文化第六节列国文化洛阳地区洛阳地区东周周文化东周周文化一、重要考古发现一、重要考古发现洛阳东周王城存在年代:BC771~BC256年。1954-1960年考古所对此城进行了全面勘察与发掘。东周王城位置图东周王城位置图东周王城平面图东周王城平面图全长2890米残长约1000米残长约1000米3200M城壕城墙约建于春秋中期以前,战国至秦汉之际又经修补。夯土基址344×182东周王城的建筑基址东周王城的建筑基址城内中部偏南发现两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出土有大量的板瓦、筒瓦和瓦当。推测东周的王宫、祖、社等大型建筑即位于这一带。东周王城的其他发现东周王城的其他发现城址的北部发现有制陶、制骨和铸铜等手工作坊遗址。在城南发现大面积的战国粮仓遗址,南北长约400m,东西宽约300m,粮仓74座。城内中部还发现了东周时期部分墓地,以及一些居住址、排水设施等。东周王城陶窑位置图东周王城陶窑位置图洛阳东周王城陶窑洛阳东周王城陶窑陶窑挡火墙陶窑挡火墙Y5二、分期与陶器特征二、分期与陶器特征1.分期《洛阳中州路(西工段)》将200余座东周墓分为七期,它为全国东周墓葬分期断代确立了重要标尺。2.2.陶器特征陶器特征墓葬陶器类和组合,春秋中期与两周之际相同,中小型墓葬一般为实用的鬲、盆、豆、罐。春秋晚期:仿铜陶鼎出现,鬲多为釜取代。仿铜盖豆取代了盘形豆。陶器组合变为鼎(釜)、盖豆、盆、罐。仿铜陶鼎仿铜陶鼎(春秋晚期)(春秋晚期)仿铜盖豆仿铜盖豆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组合多为鼎、盖豆、壶、盘、等。实用陶器进一步减少。匜战国中期:组合与前期大体一致,主要器类在形制上有所变化。战国晚期:以鼎、盒、壶组合最常见。陶陶匜匜战国早期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战国中期陶器组合陶器组合东周王城东周王城陶窑遗址陶窑遗址M6083M6083陶盒陶盒战国晚期战国晚期典型陶器的形制演变典型陶器的形制演变弧裆鬲三足渐趋退化,裆渐矮,并派生出釜;豆由细柄浅盘变为仿铜浅腹盖豆,腹部逐渐加深;罐由矮领到高领。三、其他文化特征三、其他文化特征1.墓葬中流行随葬玉石器,分礼器和装饰品。高级别的墓主有目。幎目幎,即面罩。系用玉片做成眉、眼、鼻、口、耳等形状,按部位连缀在丝织品上,再覆于死者面部。幎目之一幎目之一洛阳凯旋路洛阳凯旋路东周墓地东周墓地M441M441幎目之二幎目之二洛阳凯旋路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