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村居》和《咏柳》都是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寥寥数语,勾画出两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赞春图”。本课教学,坚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的教学理念,重点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感知诗意,感悟诗情,受到美的熏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难点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教师)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插图引入,激发兴趣1.话题引入:美丽的春天悄然来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都喜欢做哪些活动?当时的心情怎么样?2.学生自由交流。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清楚画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猜测他们当时的心情。4.引出课题:清朝诗人高鼎目睹了这一画面,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板书课题)5.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6.引入新课: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那么,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设计意图:借助插图,初步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为后续的理解做铺垫。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课件继续出示《村居》插图,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观察插图,一边认真倾听。看一看,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内容?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村居》,画出这首诗中的生字,多读几遍。3.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利用生字卡片集体识字。(1)读一读:组长当小老师,教同学读会“莺、拂、堤、柳、醉”。(2)找一找:“莺、拂、堤、柳、醉”和我们认识的哪些字长得很像?(3)说一说:分别用“莺、拂、堤、柳、醉”组词语,并用组好的词语说一个完整的句子。4.课件出示放风筝的背景图,将“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