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中和滴定法):以酸碱反应(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法.(非水滴定单独讲解)本章重点:本章重点:((11)酸碱平衡理论)酸碱平衡理论((22)各类酸碱溶液的)各类酸碱溶液的pHpH值计算方法值计算方法((33)指示剂的选择和各类酸碱滴定曲线)指示剂的选择和各类酸碱滴定曲线第一节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一、酸碱的质子理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能接收质子的物质是碱。HA失去质子转化为它的共轭碱A-,A-得到质子转化为它的共轭酸HA,则HA与A-被称为共轭酸碱对;酸碱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阳离子或阴离子。酸碱是相对的: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二、水的质子自递反应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KS;水的质子自递常数;水的离子积(Kw);三、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及其相互关系酸的强度决定于它将质子给予溶剂分子的能力和溶剂分子接受质子的能力;碱的强度决定于它从溶剂分子中夺取质子的能力和溶剂分子给出质子的能力。酸碱的强度与酸碱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如NH3在水中是弱碱,而在甲酸中其碱性显得强得多。离解常数:离解常数的大小可衡量酸碱的强度HCl+H2O=H3O++Cl-Ka=1.55×106HAc+H2O=H3O++Ac-Ka=1.75×10-5H2S+H2O=H3O++HS-Ka=9.5×10-8三种酸的强弱顺序是:HCl>HAc>H2S三种碱的强弱顺序是:共轭酸碱对Ka和Kb之间有确定的关系第二节酸碱溶液的pH计算一、不同酸度下溶液中酸碱存在形式的分布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的分数,称为分布系数,以δ表示。δHAc+δAc-=1某组分的分布系数,决定于该酸碱物质的性质和溶液中H+的浓度,而与总浓度无关。例1计算pH=5.00时,HAc(0.1000mol/L)中HAc和Ac-的分布系数及平衡浓度。二、酸碱溶液的pH计算(一)溶液的质子条件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过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其共轭酸碱对得到与失去的质子数必然相等,表示这种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便称为质子条件式。具体做法:(1)选择参考物质,把大量存在并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作为零水准;(2)判断哪些物质得质子,哪些物质失质子,根据等量关系列出质子条件式。NaHCO3溶液参考物质:HCO3-,H2OHCO3-H2O-H+-H++H++H+CO32-OH-H2CO3H3O+质子条件式:[H2CO3]+[H3O+]=[CO32-]+[OH-](二)一元酸碱溶液的pH计算一元酸(HA)溶液的质子条件式是:[H+]=[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