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与文化传承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相关要点解读二、城市设计的概念内涵解析三、城市设计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四、中国法定城市规划体制中的城市设计五、当前中国城市设计的普适命题六、关于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的思考和建议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相关要点解读1949~2013:中国城镇化进程30年多年来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城镇化速率最快、土木建设工程量最大、城市“变新”“变大”、“变高”最明显、建筑设计市场最为繁荣的国度。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共竣工313亿m2,约是现在存量房屋建筑面积的70%以上。建筑业显著拉动了GDP的增长、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2012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达32.9m2。我们告别了紧衣缩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建筑方针,而步入了一个可以大胆追求建筑美观和个性的历史新阶段。深圳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1980年建立深圳特区以来,城市建设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京新街口地区1982-2012年的变化开发强度过高建筑形态紊乱伴随着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建设也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城市风貌雷同”南宁西安郑州深圳石家庄城市越来越不宜居在快速的发展中,普遍存在粗制滥造和城市人居环境异化”,包括:新区建设的规模和尺度失控、旧区建设的格式化操作、棚户区的自生自灭等。“城不城、乡不乡”由于城市建设开发速度过快,不仅触及18亿亩的耕地安全底线,而且那些一时拆迁不了的村庄及部分农村土地蜕变成城市“飞地”,也即“城中村”。很多城市存在这样的“一城二治”。“城中村”已成为今天很多城市更新改造的棘手难题,并被列入本届政府的“三个一亿人”的新型城镇化计划中。“回不去的是故乡”以特定地域生活圈为基础的生活、审美习性和建造方式而造成的“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的地域差异,在今天如同生物多样性一样正在急速消逝。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习惯用建设城市的思路来建设农村,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村,其结果是村落变成小区、耕地变成区房,河流变成下水道,农耕文明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严重失控。当今中国城乡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快餐”建筑和“山寨”建筑盛行、文化失范、原创缺位。以恶俗、媚俗、低俗为代表,动用公共财政资金的“奇奇怪怪的建筑”混淆并挑战着公众的审美底线。“奇奇怪怪的建筑”自上而下、以土地利用和管控为特征的城市规划与自下而上、以业主意愿和个性创造为特征的建筑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