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优质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优教苑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过程与方法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教学难点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2.知识链接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更多优质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优教苑更多优质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优教苑“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莽莽(mǎng)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