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年10月·总第157期∣作者简介:孔繁贵,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回顾往昔,一直以来我国党中央政府、高校都十分注重青年大学生的培养工作,立志将青年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各地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在各地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文化理论素养不断提高,各种实践活动也在广泛而积极地展开,大学生思政素养也不断提高。但受各方面现实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文化理论与实践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此,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更有责任和义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文化理论与实践展开研究。一、大学生思想文化理论与实践内涵大学生思想文化理论与实践建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以实现大学生可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意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思想文化理论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展开,意在通过思想文化知识的学习来引导大学生加深对自身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对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进而在“内化于心”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生活实践,形成独特的精神感悟,从而建立稳定、健康、正确的心理品质,由此达到“外化于行”的效果。思想政治学习对于大学生而言,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种思想认知不断升华的过程,在丰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支持下,在多样化实践活动的辅助下,促使大学生能够真正将思政理论与实践、生活与理想、学校与社会等紧密的联系起来。由此来帮助大学生能够逐渐从对社会的感性而单一的认知拓展到理性而广泛的认知,掌握事物鉴别、分析、创造的能力,进而产生改变客观世界的行动力。二、大学生开展思想文化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意义大学生顺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文化理论学习与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以及高校教育事业而言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自我品质的完善,而且在提升学生个人能力和个体活力方面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一)完善自我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主干课程。这些知识包含内容广泛且深刻,涉及到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等一系列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实现对社会的理性认知,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认清自身在社会发展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