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前沿2023年第1期总第176期光源与照明78大质量天体产生传播光的媒介及其可行性光学实验肖长顺1,肖懿晗21.山东健康集团肖长顺劳模创新工作室,山东淄博2551202.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德国达姆施塔特65462摘要:设计双光行差现象数学模型,可以由模型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大质量天体产生传播光的媒介。如果这一推论正确,则在大质量天体周围空间内,惯性系的运动状态一定可以被检测。为此,设计可检测惯性系运动状态的光学实验,包括运动旋转仪实验、运动振荡仪实验、光反射单位移实验、光反射多位移实验、光行差遮光实验、运动线性仪实验、迈克尔逊干涉仪太空运动实验、光与光接受器相对运动的频率变化实验、物体相对运动光频率变化实验。在以上9个光学实验中,如果实验仪器运动时得到了大于零的结果,并且所得结果与所设计的光学实验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相符合,证明“大质量天体产生传播光的媒介”正确。关键词:大质量天体;光的传播媒介;光行差现象;光学实验分类号:O430引言十九世纪的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需要以太,并提出重要问题: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吗?由于地球和太阳都不是宇宙的中心,以太不应该相对于地球静止,也不应该相对于太阳静止,因此认为以太相对于牛顿所说的“绝对空间”静止,而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天文学上的光行差现象表明,地球确实相对于以太运动[1]。1728年,英国天文学家布莱德雷发现了光行差现象,根据当时的观测结果,太阳相对于以太是静止的[2],而地球在以太中穿梭运动。1881年,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得出了“零结果”,这个“零结果”非常确凿地判定“以太风”根本不存在[3]。爱因斯坦是狭义相对论的唯一缔造者,因为只有他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并进一步认识到“同时的相对性”,也只有他不仅否定了绝对空间,也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从而彻底地坚持了“相对性原理”。狭义相对论创立初期,科学家洛伦兹、庞加莱、马赫反对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是二十世纪直到今天的物理学理论支柱,被认为是对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零结果”最好的解释。文章设计和分析双光行差现象数学模型,以光行差现象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大质量天体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传播光的媒介。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必须由实验来检验,为此,设计可检测惯性系运动状态的相关物理实验,从不同角度设计了9个光学实验,以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证据的充分性。1光行差现象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零结果”之间的矛盾根据布莱德雷发现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