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6期总第126期No.6,2022GeneralNo.126JournalofHubeiAdministrationInstitute湖北行政学院学报DOl:10.3969/j.issn.1671-7155.2022.06.·公共管理研究·009收稿日期:2022-11-07〔作者简介〕陆昱(1982—),男,安徽安庆人,管理学博士,广西行政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摘要〕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场域,城市治理结构是一种新型治理结构,本文从主体结构、组织结构、政策结构角度对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结构进行研究。在城市治理主体结构方面,大数据丰富城市治理主体的组成元素、促进城市治理主体技术能力的提升、推动形成城市治理主体的协同关系。在城市治理组织结构方面,大数据消解城市治理组织结构的科层制困境、推动城市治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建构。在城市治理政策结构方面,大数据助力精准识别城市治理问题、精准制定城市治理方案、精准执行城市治理政策。推动大数据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促进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结构,有助于实现城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关键词〕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主体结构;组织结构;政策结构〔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155(2022)06-0059-07自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P512)这一重要命题以来,国家治理不仅成为政策探讨的重要议题,也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话语。“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城市治理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乃至国家治理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2](P98)改革开放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数量快速增加。到2021年末,我国城市数量达691个,比2012年末增加了34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为297个,增加了8个;县级市为394个,增加了26个[3]。在未来十几年里,我国城市化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4](P77)。有专家预计,到2035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5%,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口将进一步向中心城市聚集,农村居民将进一步向县城集中[5]。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给城市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各国政府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应对城市治理。与城市统治、城市管治、城市管理等相比,城市治理是指在对城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