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堂达标训练题(无答案)一、选择题:1.“(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出现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A.统治者施行仁政,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B.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工具和生产技术C.南北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D.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2.下列有关南方开发的史实,不正确的是()A.孙吴政权屯田开荒,促进了江南农业发展B.吴国造船技术已达较高水平.230年,吴国卫温等乘舰船到过琉球(今台湾)C.诸葛亮治理蜀国,恢复和发展成都平原的经济D.东晋时期,南方统治者重视开发经济,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3.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南方人口增多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经济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A.三国鼎立局面出现B.对外贸易发展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丝绸之路开辟5.“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当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优越的自然环境B.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C.从越南引进占城稻D.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6.南方的初步开发中,对“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的初步开发,主要是哪国人民()A.吴国B.魏国C.蜀国D.东晋7.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相对稳定C.北方人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8.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B.经济重心南移C.北方战乱频繁D.民族融合加强9.南北朝时,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主要条件是()A.社会环境相对稳定B.统治者重视C.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先进生产技术工具南传10.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根本原因是()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二、读图说史题:11.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完成的内容。初中历史试卷第1页,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