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RADIO&TELEVISION从《钱塘老娘舅》看我国调解类电视节目现状文_刘锟鹏黄鸣刚陈晓倩刘锟鹏黄鸣刚陈晓倩▼浙江传媒学院《钱塘老娘舅》是浙江6频道的一档王牌民生节目。自2009年4月13曰开播起,历经10余年,仍有较好的收视反响,是调解类电视节目的典型案例。但在调解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对此类节目褒贬不一的评价。本文鉴于当下调解类节目"栏目化的发展趋势,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探讨,为我国调解类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调解类节目仍是民间纠纷调解的有益补充自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进程推进,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上需要调解的纠纷也随之增多。截至2021年11月,我国已经拥有68271个专业调解组织,配有286849名专业调解员,受理了27139320起案件,诉前调解成功率在58%左右。111在人民调解制度无法解决某些问题的情况下,调解类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有力的补充形式,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据中国广视索福瑞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目前71个城市电视台中,有38个频道播出了调解类电视节目|21。调解类电视节目以解决社会纠纷为其使命。较为著名的节目有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河南电视台的<小莉帮忙>、上海文广集团的《新老娘舅》等。以《钱塘老娘舅》为例,钱塘是旧时浙江地区的称呼,而"娘舅"是江南地区家庭纠纷中处于中立立场解决矛盾的人物象征,从节目名称就可以看出其本地化、生活化和民间化的特征。依据刘连振在2015年的研究显示,在单位时间内,该节目调解成功率可以达到56%,超过了调解总数的一半|31,从而可以看出该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在此类节目制作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为当事人解决困难”与“暴露求助人个人隐私”的矛盾。与此同时,此类电视栏目也经常被学者批评侵犯当事人隐私,很多研究组织也对此类节目的固有不足持有一定的否定态度。所以,分析此类电视节目的真实状况,并对节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规范,有助于促进这类节目的行稳致远。民生调解类节目仍存在较大下沉市场历史上的普通民众产生纠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