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就业与保障2022.12打造特色“双元育人”模式—以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为例文/姜云鹭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双元育人”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职业院校关注的重点。文章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特点,围绕“双元育人”模式的内涵,从育人模式、课程构建、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希望促进和提升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混合所有制在职业教育改革政策下,健全多元办学体制,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内涵,构建“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已经成为所有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一、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纵观当前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是:毕业生职业能力低下,岗位适应性弱,难以满足企业用工单位需求。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非常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校办学定位出现偏差。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用工需求。但学校的定位依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存在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致使“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先进教育理念缺失。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在培养人才时,过分关注理论知识,增加相关的课时、教育投入等,却弱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致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出现“脱节”的现象。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低,社会竞争力薄弱,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其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意愿低。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各大职业院校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纷纷开展“校企合作”的模式。但企业参与积极性相对比较弱,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校企合作无法为其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甚至出现企业的利益受损的情况。例如:很多企业尽管在校企合作中投入一定的培训资金、提供实习岗位等,但学生在熟练掌握业务之后,又常常被其他企业挖走,致使企业的投入和产出不呈正比;到企业进行实习的学生常常无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导致企业生产材料浪费,甚至还会因为操作错误出现难以估量的损失;此外,当前国家在“校企合作”中的经费投入,仍仅限于学校中,针对企业财政支持则非常少。最后,缺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