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第一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第二节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第三节新古典学派的观点•第四节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第五节新古典模型•第六节实际周期理论•第七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财政政策的分析•第八节新凯恩斯主义的特点•第九节黏性工资和价格存在的理由第一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一、新古典主义的理论渊源•二、货币数量论的理论基础•三、货币数量论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一、新古典主义的理论渊源•1、理论渊源: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学派,货币主义。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2、介绍货币主义理论的原因•(1)货币数量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2)通过了解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和主张,可更好理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有关内容。二、货币数量论的理论基础•1、新货币数量论•(1)费希尔的交易方程•(2)庇古的剑桥方程•(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4)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2、自然率假说(1)费希尔的交易方程•交易方程•方程涵义–由于V和y是常量,价格P就随货币数量M正比例变化。–这里强调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作用,即作为流通手段的作用。交易方程•MV=Py•P-价格水平或价格指数;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y-实际国民收入;V-货币的流通速度•V由公众支付习惯、使用信用范围的大小,交通和通讯的方便与否等制度上的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y决定于技术、资源条件,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不会发生大的变化。(2)庇古的剑桥方程•剑桥方程•方程涵义–价格水平同货币数量成正比,价格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大小。–剑桥方程强调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把货币作为财产的保存形式,侧重于货币的持有方面,暗含着利息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不同剑桥方程•M=kY=kPy•P-价格水平或价格指数•y-实际国民生产总值•k-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M-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K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的商业习惯和制度等因素,在短期内固定不变;y在达到充分就业时也是一个常数。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不同•交易方程(MV=Py)•强调货币交易媒介的作用。•剑桥方程(M=kY=kPy)•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了新的货币需求方程。•M/P=L(y,r)=L1(y)+L2(r)•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明确指出投机动机而突出利息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