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1.行政法的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2.行政主体必须是行政职权的享有者。╳3.我国已制定出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4.作为行政法律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具有很强的稳定性。╳5.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6.部门规章只能由国务院各组成部门制定。╳7.依法行政原则和合理行政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8.有关犯罪和刑罚的事项也可以由法律授权行政机关作出规定。╳9.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规所调整,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政关系。╳10.行政主体必须是行政责任的承担者。╳11.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12.行政机关在所有场合都以行政主体的身份出现。╳13.并非所有成为行政主体的组织都是行政机关。√14.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15.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由国务院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的原则设立,并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16.公务员在上班期间的行为是公务行为。√17.公安干警在下班期间制止犯罪的行为是公务行为。√18.内部行政行为可以适用行政复议,但不得提起行政诉讼。╳19.并非所有的行政行为都有强制执行的效力。√20.行政立法是国家机关制定有关行政管理方面规范性文件的行为。╳21.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本案调查人员主持。╳22.法律可以设定各种处罚。√2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24.行为人具有责任能力是行政处罚的法定条件之一。√25.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撤销同级人民政府的抽象行政行为。√26.行政机关无权撤销自己作出的行政行为。╳27.罚款主要适用于以牟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行政违法行为。√28.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限制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行为人短期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29.除法律、行政法规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30.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必须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31.行为人违反规章以下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行为不应属于违法行为。√32.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33.违法行为在三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34.如当事人有申辩行为,行政机关可因其认错态度而加重处罚。╳35.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时可对违法行为当场进行处罚。√36.在行政处罚的调查阶段,调查或检查时的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37.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