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443-1航空学报ActaAeronauticaetAstronauticaSinicaFeb.152023Vol.44No.3ISSN1000-6893CN11-1929/V综合脉冲星时研究进展杨廷高1,2,高玉平1,2,3,*,童明雷1,2,李变1,2,赵成仕1,2,罗近涛1,2,朱幸芝1,2,魏飞1,31.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西安7106002.中国科学院时间频率基准重点实验室,西安7106003.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049摘要:脉冲星计时分析方法包括广义最小二乘法和贝叶斯方法。在分别介绍这2种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概括描述综合脉冲星时算法与研究结果。目前,已经建立并在研究工作中实际采用的综合脉冲星时(EPT)算法,主要包括基于TEMPO2软件包的广义最小二乘算法(频率分析法)、贝叶斯算法和维纳滤波算法。给出了采用不同算法的具有代表性的综合脉冲星时研究结果。基于国际脉冲星计时阵(IPTA)长期计时观测资料,综合脉冲星时研究结果表明,以国际原子时(TAI)为参考,采用不同算法得到的综合脉冲星时EPT-TAI,都能够检测到TAI的系统误差TT-TAI。以地球时(TT)为参考还可以得到综合脉冲星时EPT-TT。以所提出的改进维纳滤波算法得到的综合脉冲星时EPT-TAI为例,其频率稳定度分析表明,综合脉冲星时EPT-TAI基本不存在红噪声,在8年以上的频率稳定度略优于原子时TT-TAI。而综合脉冲星时EPT-TT频率稳定度略优于EPT-TAI。与综合脉冲星时不同,消除二次项的原子时TT-TAI的频率稳定度存在明显低频红噪声。最后,总结3种综合脉冲星时算法的各自特征,讨论关于改进综合脉冲星时短期频率稳定度等问题,并给出脉冲星时研究的有关初步结论。关键词:天体测量;时间尺度;毫秒脉冲星;脉冲星计时阵;脉冲星时中图分类号:V11;P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893(2023)03-526443-17国际原子时(InternationalAtomicTime,TAI)是国际计量局(BureauInternationaldesPoidsetMesures,BIPM)利用全世界70个守时实验室约460台原子钟和若干频率基准钟构建与保持的时间尺度。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UniversalTime,UTC)与地球自转相位相近似,与TAI只差整数秒。为进一步修正TAI的误差,BIPM每年还对守时与时间比对资料进行事后处理,得到地球时TT(BIPMXXXX),其中XXXX表示发表年份[1-2]。TT(BIPMXXXX)滞后一年才能得到,一般情况下,每年更新一次。为方便起见,如不特别说明,本文也用TT表示TT(BIPMXXXX)。原子时是积分时间尺度,具有误差累积的特性,影响其长期频率稳定性。基于毫秒脉冲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