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冰的一般性质。2.让学生了解食盐和冰块混合后可以进一步降低温度。3.通过实验知道在一般情况下,水在0℃时开始变成冰,这个温度就是水的冰点。4.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和能力。二、实验作用本实验是三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五单元《腐烂》中“利用微生物”中的内容。本课是研究水的三态的第一步即固态的水----冰。首先通过观察冰,让学生能够较为科学的描述冰的特征,了解冰的基本性质,然后通过化冰和制冰两个实验,进一步了解冰与水的区别与联系,体会冰与水之间的变化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说,在本课的知识中首次出现了“可逆变化”的内容既水可以变成冰,冰也能变成水。通过活动希望能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有些事物的变化是可逆的而不全是单向的,为帮助学生最终形成水的三态变化的概念图打下基础。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出现这种概念化的名词。三、实验原理自己动手制冰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因为以往要得到冰,一是直接从自然界得到,再有就是用冰箱制取冰块,用冰块和食盐也能制冰学生没有经验,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感性的观察到水变成冰的过程,但是因为整个活动的时间较长,教师要做好指导,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食盐和冰块混合后可以进一步降低温度,可以使小试管内的水更快的凝结,同时还要告诉学生,用这种方法制冰由于温度和时间的限制,不能制出像冰箱里的冰块那样坚硬的冰。在制冰过程中测量水温,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降低温度是水转化成冰的条件,同时要让学生得出冰点温度。所谓冰点是一个临界温度,在冰到水的变化中,温度高于冰点,冰开始变成水,同样在水变成冰的过程中温度低于冰点,水开始结成冰,但这时主要还是液体,因此要告诉学生,并不是达到冰点,水就立刻变成冰了还需要一个不断降温的过程。四、实验过程【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个,砝码1盒,量杯1个,烧杯4个,试管2支,温度计4支,冰块、食盐、纯净水各若干,勺子1把(图2)【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步骤】实验准备:在冰箱里制取同规格的冰块若干,碎成小冰块,用天平分别称取6份各100克的碎冰备用;按规律在4支温度计上标出零下温度的刻度。先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得此时试管里的水温是14℃。再在2只烧杯内各装入100克碎冰,把2支试管分别插入碎冰中,并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水温的变化。我发现,水温逐渐下降。此后,我在1号杯的碎冰里加入1勺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