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项目“基础教育课业改革与小研究生创新学习实验”(项目编号:FHB160516)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南雨娜(1975-),女,吉林梨树人,长春力旺实验初级中学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南雨娜摘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五育”并举方针的落实。构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评价体系,需要确立明确的评价目标,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完备的评价体系模型。具体实施策略是:构建综合性课程,落实“五育”并举;创设真实性情境,拓展评价资源;开发创新性评价工具,推进评价实施;兼容多元评价主体,交互评价视角。关键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评价体系;综合素质评价;“五育”并举;综合性课程;真实性情境;评价工具中图分类号:G40-0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23)02-0027-0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1〕。”《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特别强调:“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全面考核、坚持自主选择、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2〕促进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评价模式的科学构建与合理实施,不仅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且有利于探索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间的关系,促进“五育”并举教育理念落地生根,为学生未来凭借全面而有个性的优势成为专业性人才奠定基础。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本研究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确立评价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搭建评价模型,优化评价指标,构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一)确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评价目标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应遵循一定的评价目标,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特征,并在实施中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参与评价的主动性,从规范程序上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其一,保障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一定的教育或训练才能实现〔3〕。中学阶段是通过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奠定全面发展基础的重要阶段,因而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同时,“五育”并举的落实,要求学校的评价体系将全面发展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