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期乡村振兴收稿日期:2022-8-9基金项目:院地合作项目“洪雅县化肥农药减量技术示范”(2020);四川省财政自主创新专项“蔬菜根腐类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XKJS088)。作者简介:陈德西(1977-),女,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植物保护。E-mail:cdxde@163.com。村级合作社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基于洪雅县观子门种养专业合作社案例分析陈德西1,张鸿1,何忠全1,苏洪2,李世洪2,白蓉刚2,雷丹2,陈文2(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2.四川省洪雅县农业农村局,四川洪雅620300)摘要:村级农民合作社是现阶段新型农业生产和经营组织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的进程中,合作社促进产业振兴的作用日益凸现。笔者以四川省洪雅县观子门种养专业合作为例,总结了合作社的“五个统一”管理模式和构建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的经验做法。并总结了合作社助力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启示: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并有效解决产品销路问题,强化内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构建“公司+合作社”和“合作社+农户”双层合作共赢机制,以及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关键词:合作社;产业振兴;案例分析;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重点,“产业兴旺”又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核心,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1]。产业兴旺要求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型经营转变,从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转变。合作社是我国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是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衔接的最为普遍的组织载体,目前登记注册的合作社数量已超过220万家,辐射带动了全国近一半的农户[2]。合作社所具备的组织平台作用和多功能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辅相成,有效地借助科技手段支撑乡村产业振兴,可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3]。乡村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蕴含着推动农村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巨大潜力。如何将产业扎根在农村,立足于农业,服务于农民,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生态、人文等优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持生态涵养、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