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综述22January2023,42(1):118-129菌物学报MycosystemaISSN1672-6472CN11-5180/QDoi:10.13346/j.mycosystema.220371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01286,32170129)Thisworkwassupport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32101286,32170129).*Correspondingauthors.E-mail:gaoc@im.ac.cn;zhengy@fjnu.edu.cnReceived:2022-09-29;Accepted:2022-10-31菌物学报Copyright©2023InstituteofMicrobiology,CAS.Allrightsreserved.|jwxt@im.ac.cnHttp://journals-myco.im.ac.cnTel:+86-10-64807521118郑勇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研究员,“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国菌物学会菌根及内生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edobiologia和《应用生态学报》编委。主要从事真菌生态学与全球变化研究。高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真菌组学与生态功能课题组长。长期从事微生物组结构与功能研究,在微生物组稳定性研究方法的开发、微生物群落构建理论的拓展、整体论在共生体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系列进展。丛枝菌根真菌形态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对氮沉降响应研究进展史加勉1,2,3,王聪3,4,郑勇1,2,5*,高程3,4*1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4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495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福建三明365002摘要: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的氮迅速增加,已突破地球所能承受的氮循环阈值。过量氮沉降会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危害,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丛枝菌根(AM)真菌能够与大约70%–80%的陆地植物种类形成共生关系,在宿主植物养分吸收、抵抗外界不良环境压力、群落动态和物种共存、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究AM真菌对氮沉降的响应对认识和把握菌根真菌缓解氮沉降的负面后果,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AM真菌的形态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等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前人研究表明氮沉降通常降低AM真菌的根系定殖率,减少根外菌丝密度和土壤孢子密度,改变菌丝生长的时Review22January2023,42(1):118-129MycosystemaISSN1672-6472CN11-5180/Q菌物学报119间动态;降低AM真菌多样性,改变AM真菌群落组成。氮沉降主要通过缓解植物氮限制、降低植物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