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进展,2003,24(4):6-11ProgressinVeterinaryMedicine细菌耐药性扩散的机制吴聪明,陈杖榴(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新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中图分类号:S85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038(2003)04-0006-06摘要:细菌耐药性是20世纪留给医学的难题。自然界中各种细菌广泛存在,相互联系;细菌具有多种在种内或种间进行自主转移或诱动转移的遗传因子如质粒、转座子、噬菌体等;质粒、转座子上还有募集和表达外源基因的整合子;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细菌的质粒、转座子、噬菌体等通过接合、转化及转导等方式,相互间交换所携带的一些基因,可使菌群更好地适应环境。这是细菌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生存本领。耐药基因最初可能起源于少数抗生素产生菌或细菌自身基因的随机突变,在抗生素广泛应用所形成的选择压力胁迫下,没有机会获得耐药基因的细菌不得不退出竞争,而有机会通过菌间交换获得耐药基因的细菌却能自如地生存、繁衍成为耐药亚群。在抗生素选择压力的持续胁迫下,交流-选择过程不断重复,于是便发展至今天如此严峻的细菌耐药局面。关键词:抗生素;抗菌药物;耐药菌;耐药性青霉素的发现令人们欢欣鼓舞,因为最初许多病原菌对其十分敏感,可以说是药到病除。人们由此自信地预言:随着越来越多的抗生素的开发应用细菌性感染将很快被征服而成为历史,留待科学家继续攻克的是其他医学难题,如病毒病和癌症等。但时至今日,我们面临的事实却并不是细菌病的消失,而是医院和社区内种种细菌病的复苏。更糟糕的是,病原菌对人类使用的各种抗生素日益耐受,如临床上的粪肠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等,几乎无有效药物可以控制。事实上,在抗生素发现早期,Fleming就曾提到细菌对青霉素耐受的现象,只不过那时人们对这种神奇的“魔弹”过于乐观而未曾引起重视。于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抗生素在医疗保健及畜牧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如下不可回避的事实:青毒素于1940年应用于临床,14年后(1954)证实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于甲氧西林上市8年后的1968年;庆大霉素于1964年投入使用,4年后亦出现了耐庆大霉素绿脓杆菌。动物分离菌测定的结果一样,在20世纪50年代四环素拌入饲料使用后不久,就产生了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耐药菌株(smith,etal.1957;An-dersonES.1968);安普霉素在兽医临床上使用不到两年就出现了耐药性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Wray,etal.收稿日期:2002-11-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130140)作者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