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3-6060.2023.03.007纵死犹闻侠骨香:《说文解字》侠文化精神蠡测黄交军1,李国英2(1.贵阳学院,贵州贵阳550005;2.贵阳市青岩贵璜中学,贵州贵阳550027)摘要:侠属一种隐性文化,在民间极有市场,对中国传统文学影响深远。《说文》作为中华字书元典反映着史前至东汉炎黄子孙的五经话语体系,故以《说文》涉侠字词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武术文明、社会正义与天下兴亡等三个方面集中剖阐中华先民的侠文化精神。研究表明:侠最初是上古君王、贵族或人臣养的剑客、刀客等,他们武艺高强,精通各种兵刃器械,且仗义疏财、知恩图报,具有高尚的道德规范。随着大一统历史进程的深入,侠被时代赋予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如建功立业、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等新内涵的融入使它真正担当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从武士至君子再到爱国者的形象转变凸显侠文化的日臻完善,《说文》侠文化给中华文明史贡献了正能量、源动力、好声音,其价值历久弥坚。关键词:侠;说文解字;汉字文化精神;武术文明;社会正义;天下兴亡中图分类号:H1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6060(2023)03-0057-15收稿日期:2022-12-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商周金文名物词研究”(19BYY157),主持人:刘兴均;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语言类型学视阈下贵阳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20GZZD42),主持人:明茂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身份困惑与民族秘史———话说贵州穿青族的前世今生”(2016ZC011),主持人:黄交军;贵阳学院院级项目立项资助课题“《说文解字》与中国先民生态文化研究”(10976200903),主持人:黄交军作者简介:黄交军,湖南新邵人,男,硕士,文化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字训诂、汉字文化学研究;李国英,贵州贵阳人,女,硕士,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功能语言学研究。“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唐·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二)[1]201。仗义行侠、建功立业、尚武献身可谓中华民族每一个热血少年的光荣梦想,哪怕是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亦在所不辞,无怨无悔。即使延至今日,无数国人心中曾经深藏着一个笑傲江湖、快意恩仇的侠客行、英雄梦。吊诡的是:先秦法家对“侠”却颇有微词,如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攻讦“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①(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韩非子·五蠹》)[2]443,甚至提出驱除儒、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2]446等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