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消费与储蓄(1)掌握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恒常收入理论(2)理解不确定情况下的消费:现代分析法(3)了解消费行为的深层方面本章要点消费是GDP中大而相对稳定的部分。现代消费行为理论将人的一生消费与一生收入联系起来。这些理论提出,来自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大致是小的。经验证据表明现代理论与简单的凯恩斯“心理经验法则”都有助于解释消费。美国的储蓄率低于其他许多国家的储蓄率。重要事实消费占总需求的60%以上,比其他领域合在一起的还要多。消费的波动相对小于GDP的波动。所以:消费构成GDP的大部分;消费相对稳定。现代消费函数理论认为人们一生的消费是与一生收入相联系的,但是本年消费与本年收入之间的联系是相当薄弱的。理论分歧不同消费理论之间的争论被看成是对边际消费倾向(MPC)的值是高还是低的争论。早期凯恩斯“心理经验法则”模型认为MPC的值高。基于理性消费者决策的现代理论,有时指出MPC的值非常低。长期收入波动引起消费变动,但是短期的高峰不会引起消费变动;也就是,长期MPC的值高,而短期MPC的值低。现期消费与滞后消费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现代消费理论能够解释以上这两个现象。早期凯恩斯理论着眼于使现期消费与现期收入相一致。13.1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恒常收入理论现代消费理论强调人们一生的决策。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一生中面对收入变动,选择如何维持稳定的生活水平恒常收入理论集中注意预测消费者一生可望得到的收入水平。这两个理论基本上已经融合在一起。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个人是在长期中计划其消费与储蓄行为,为的是在他们整个一生中,以最好的可能方式配置其消费。不依赖于(基于心理经验法则的)单一价值的边际消费倾向,(基于最大化行为)的生命周期理论,其意义就是出自恒常收入,暂时收入与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各不相同。关键假定是绝大多数人们选择稳定的生活方式——一般不会在一个时期大量储蓄,而在下一个时期挥霍无度,而是在每一时期大致消费同样的水平。在这个最简单的过程中,假定人们每年设法消费的数量相同。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出自恒常收入的MPC大,而出自暂时收入的MPC小,相当接近于零。生命周期理论含有这样的意思,即出自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出自暂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因而也是非常小的。理由是出自财富的支出,与出自暂时性支出一样,散布到生命持续的年限中。出自财富的MPC用来将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