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大招:四步鉴赏赋比兴【古代诗歌阅读】《诗经》《楚辞》+诗歌传统手法学习导航一、学习重点1.掌握《诗经》、屈原和《楚辞》的有关知识。2.理解《硕鼠》《离骚》(节选)等诗歌的思想内容。3.理解《诗经》中“国风”的主要形式特点。4.鉴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二、学习难点1.理解《硕鼠》《离骚》(节选)等诗歌的思想内容。2.鉴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三、学习导图古代诗歌阅读先秦诗歌文化《诗经》屈原《楚辞》诗歌《硕鼠》《桃夭》等《离骚》等方法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拓展《〈诗经〉:文明进步的精神结晶》汉魏晋诗初盛唐诗纵横语文|高一讲义|冲顶班2021暑80学习过程一、《诗经》介绍(一)《诗经》概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诗经》这部书,应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的。但这只是“国风”和“小雅”的部分诗歌如此。雅诗和颂诗的大部分,可能是公卿列士所献的诗。统治阶级采集诗歌的目的,除用以教育自己的子弟和娱乐外,主要是为了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诗经》在先秦典籍中只称为“诗”,汉代学者奉为经典,这才称作《诗经》。《诗经》各篇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的划分也是由于音乐的不同。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有形容的意思,它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学者的讽诵,至汉复得流传。(二)《诗经》中“国风”的主要形式特点《诗经》中的“国风”在形式上多数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富于变化,许多诗常常冲破四言的定格,而杂用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如《伐檀》就是一首杂言诗,但并不拗口,反而觉得错落有致,读起来有自然的节奏。章节的复叠是“国风”在形式上的另一特点。这当然与“国风”全部都可以歌唱有关,但它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不少诗篇就是在反复吟唱中,传达了诗人的感情和诗的韵味。像《芣苢》(“周南”)一诗,是妇女采集野菜时唱的,全诗三章十二句,中间只换了六个动词,但它却写出了采集所得由少到多的情况。《汉广》(“周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