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思想情感分析题型与虚实相应任何文学作品中,都具有两个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沟通思想情感,传递信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分别为事实和行为,也叫文章内容;沟通思想情感包括四方面,分别为认识、看法、观点和情感,也叫文章中心思想。我们认为,传递信息和沟通情感,是一切文章的基本组合要素,我们将其称为“虚实”。以文章“虚实”为基础,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以相互映衬为原则,进行关联性的理解分析的方叫,叫“虚实相应法”。一、《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虚实分析我们接着再看另外一个实的,在这个故事中间,会有一个人物的行为,每一次都是因为人物的行为而使得故事得以递进、转折,这个故事这一块每次的递进和转折中间,都是人物的想法、心里活动、人物的语言和形态,推动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所以每一次故事的转折和递进,都是由人物的行为来进行推动的。上面是一个故事中明的线索,还有一条是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任何一个故事开头的时候,人物都会有一个最初的思想情感,这种思想情感是跟故事的起因相对应的。比如说《我的叔叔于勒》中,起因是这样的,我们一家人收到叔叔的一封信,说他叔叔在外面做大生意,很快就可能会回来,回来之后,他们一家人的日子都很好过。这时候故事一开始,人物的情感就是对他叔叔到来,大家满怀期待心理。这时候过程中增加了一个事实,就是事件,他的姐姐要出嫁了,一家人都很开心,这样的开心就引发了一个行为,让故事情节有了递进,即他们要出行。正是因为有出行这件事,他们一家人才会表现得少有的兴奋。紧跟着的问题,是人物行为的转变,就是他的父亲看到有个人在剥牡蛎,初步判定是于勒叔叔,故事情节转折行为就是要去船长那儿探底,打探底细,所以故事情节出现了转折,这个转折的推动点就是他发现那个人果真是他的弟弟。有了这个情节的转折之后,他就赶快回来向他妻子和一家人说明情况,引发了他们夫妻俩非常大的惊慌。但是,在作者的心目中,他是我的叔叔,所以说正是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他对他的叔叔是充满同情,亲情上的同情,正是因为有同情的心理,才引发了新的行为——给他叔叔几枚铜子做小费。他给小费这个行为,引发了他母亲说,你居然给钱给那个流氓,那个可恶的人,你给他那么多钱。通过母亲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他母亲的势利与冷漠。故事的每次递进和转折,都会引发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也成为出题的热点,连续三年都考这样的题,在对应的框格里面,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