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作者介绍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今四川射洪)。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写作背景公元六九六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念天地之悠悠,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怆然而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意译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的后人,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诗歌特点: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己亥杂诗、登飞来峰2文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表现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小结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1.孤独的慨叹2.生之短促的感喟3.怀才不遇的哀伤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1.景藏情中2.沉郁悲壮3.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终南别业》王维作者简介王维(约692~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写作背景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