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原文3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①一年之计②,莫如树③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④一获⑤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注释①选自《管子·权修》。该书相传为春秋时齐国管仲所撰,实系后人托名于他的著作。管仲,即管敬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被齐桓公尊为“仲父”,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②计:计划,打算,措施。③树:培植。④一树:一经培植。即培植以后。⑤一获:一年收获。精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一年之计.,莫如树谷②一树.一获者,谷也,2.请写出“树木”一词的古今义。古义:今义:3.翻译句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出自这篇文章的一成语是,意思是。原文31见异思迁①桓公②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③?”管子对曰:“士④、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⑤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⑥,其事乱,是故圣王⑦之处士必于闲燕⑧,处农必就田壄⑨,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群萃而州⑩处闲燕……旦昔⑾从事于此,……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注释⑴选自《管子·小匡》。⑵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⑶奈何:怎么办。⑷士:士民。古代称读书人。⑸石民:国家的基本人民。石,柱石。⑹哤(máng):杂。⑺圣王:贤明君主。⑻闲燕:清静,指清静的环境。⑼就:靠近。壄(yě),同“野”。⑽州:聚。⑾旦昔:犹旦夕、朝夕,指早晚之间,即日常。精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不可使杂处..②不见异物..而迁焉2.指出下列句中“焉”的意义和用法。①少而习焉②其心安焉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通“”意思是。4.翻译句子。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5.“见异思迁”在文中的含义是,现在人们已经把它的意思引申成为。原文32.列子学射①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②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③亦皆如之。”注释①选自《列子·说符篇》。②退:回去。③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精练1.文学常识填空。①列子,名,又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②《列子》由东晋人搜集有关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