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壹】热点素材——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3【贰】热点素材——双十一十周年……………………………………6【叁】热点素材——首届进博会………………………………………9【肆】热点素材——人类基因改造事件……………………………12【伍】热点素材——其他素材………………………………………14【陆】深度阅读——大师已逝………………………………………18高途高中语文1一.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一)素材介绍10月28日上午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长江二桥上一辆公交客车与一辆小轿车相撞后坠入长江中。截止11月1日15时,已找到13名遇难者遗体,身份已全部确认,仍有2人失联。在11月2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相关部门公布调查结果,认定为乘客刘某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坐过站,要求停车但遭到拒绝,因此与正在驾车行驶中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发生争吵互殴,最终导致车辆失控坠江。两人互殴行为与危害后果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涉嫌犯罪。(二)素材应用【角度一】规则意识【优秀文段】有人从冷漠的旁观者角度解释这个事件,但毕竟从乘客出手到司机猛打方向盘只有短短的两秒钟,旁观者何辜?其实,问题的核心指向的是“规则意识”。这些年来不乏不守规则而“作死自己”的案例,人们总结的结果多是呼吁大家要遵守规则,但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缺少规则意识。因此,推进一步来说,缺乏规则意识只是导致万州公交车事件的表面原因,根本原因是那些影响人们树立规则意识的因素,也就是规则意识背后的规则。影响规则意识的头号障碍是规则的个人化倾向——只有当规则有利于自己时才遵守,热点素材高途高中语文2不利于自己时则无视。即使遵守特定规则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不利于自己,但长远来看,规则的目的总体上是促进公共利益的。正是因为规则的这一公共属性,我们要求规则的内容应该公平,不能总是让一部分人受损,而让另一部分人受益。规则必须具有中立性,在内容上不应偏袒任何一方。规则是用来讲道理的,是通过规则的制定、执行和遵守,让规则所载明的道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们行为、思考中自愿遵循的基本规范,如此这般,规则意识才可能深入人心。作为一个社会隐喻的万州公交车才可能永不越轨,顺利抵达终点。(摘编自新京报《“公交坠江”反思:让规则所载明的道理成为生活一部分》)【写作建议】反驳思维深入写在评价一件事情时,常常会有不同的角度和声音,我们可以先反驳某种评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