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考场高分作文学写作:2021年全国新高考1卷“强与弱”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试题评析新高考Ⅰ卷作文的材料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材料立足“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的关系,使考生认识体育对人生的意义,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021年全国新高考1卷作文题目导语表述:“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这里的“论述”与以前作文“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有所不同。“论述”,是以论点或论证为主要呈现方式;“材料”,是以材料的罗列或叙述。研究这段“论述”,就应该重点研究“论述”的内在层次,发现论述段内的重要的关联词“因此”,推断出“因此”前后构成论证和结论的关系,再分析“此”所指的内容层次:一是大前提(“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一是小前提(强弱变化),最后结论(对强者与弱者的态度及转化)。因此,这篇作文“启示”的起点,就是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核心论述,分析至此,由“观点”带来“启示”,产生由此及彼的“感悟与思考”。符合题意的写作就此产生,形成必然的思路。考场例文:弱者当自强强者当不滥用其强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针对“体育之效”的研究,发表了关于身体强弱的论述。他强调,体质的强弱不是天生所永久决定的,而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和努力改变。所以,任何人都不要因为生而弱而苦恼,也不要因生而强而傲娇,强弱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换的。正所谓弱者在于自弱,强者在于自强。弱与强,很多时候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而不是各种天生或客观条件。希望人们在思维意识层面重视强身健体,追求体育精神,真正用实际行动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百年前毛泽东同志的呼吁,在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表面上看,这段论述是在说“体育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