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赫拉与格林兄弟:行有所止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大家都替他惋惜,问他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他说:“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儿都没有遗憾。”②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起初他选择的是文学之路,但是毫无建树;于是改学油画,但因不善构图、不会润色,又失败了。他的老师建议他改学化学,后来取得巨大成就。③格林兄弟从小喜欢德国民间故事,认为民间传说与人文历史有关,但是他们坚持收集了很多传说后还是找不到两者确切的关系。后来一个朋友发现了这本文稿,以童话的形式出版,成为经典名著《格林童话》。人生之路,应该如何选择“行”与“止”呢?针对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想法或感受?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新人物得分点人物以故事形式出现,从人物的选择与结果中展现观点,引人深思。作文材料由三则人物故事组成,分别讲述了登山运动员、瓦拉赫、格林兄弟各自的选择和由此产生的人生结果的故事。考生对每则故事的准确理解与分析,尤其是对不同人物选择的动机和由此产生的探析,是找到作文最佳立意的重要一环。新人物素材瓦拉赫与格林兄弟这等名人也在人生中遇到过挫折。我们将二人的选择、人生转折和由此带来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可避免素材的脸谱化。瓦拉赫:不可造之材变为化学家瓦拉赫,德国化学家,首次成功地人工合成香料,在脂环族化合物的研究中做出极大的贡献,于191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字上发挥出来。”此后,他改学油画,可是由于他既不善于构图,也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他的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多数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他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此后,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燃了,从文学、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变成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才生”。他生平讲求实际,不浮夸,各国学府都敬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