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二节课官方笔记目录一、本章/教材结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三、配套练习题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三、配套练习题一、教材节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哲学的基本问题一)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即第一性问题。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4、世界本原是统一还是分裂,分为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或者物质,是统一的。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是分裂的。5、(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意识能否认识物质,即同一性问题。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6、(终极三问)世界是如何存在的?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运动联系矛盾为辩证法;静止孤立否认矛盾为形而上学。7、马克思选择唯物主义和辩证法。8、物质观: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对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物质先于意识,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可被认识,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9、运动观: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否认运动,导致形而上学。否认物质,导致唯心主义。b,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0、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a,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一维性;不可逆)b,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三维性:长宽高)11.实践观: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主体:具有实践能力的人。个人主体,集团(群体)主体,类主体。客体: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2、实践的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实践就是社会生活的本质。①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环节(人的发展)②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衣食住行)③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