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4节课官方笔记目录一、本章/教材结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三、配套练习题一、教材节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知识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知识点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1)认识主体①含义: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②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A.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B.认识主体不仅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而且具有社会性。C.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认识主体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分不开的。D.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知识点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和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知识点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①感性认识:A.含义: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B.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②理性认识:A.含义: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B.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知识点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知识点3】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①感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必须合于实际而不是错觉,人们是无法根据零碎不全与不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的。2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知识点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的重大意义: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