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提要:本讲主要讲述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和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二、重点难点:斜坡稳定性评价各种方法的理论原理三、内容讲解:四、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斜坡稳定性评价的目的是:合理设计人工边坡,使之既稳定安全,又不浪费开挖工作量;评定、核算与工程有关的天然斜坡稳定性现状及受工程影响后的稳定性状况;对已建成的人工边坡检查其稳定性状况;为整治斜坡提供设计依据。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自然历史分析法、力学计算法、图解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大体上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例题1】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有多种,下列不属于其中的方法的是()。A.自然历史分析法B.力学计算法C.工程地质类比法D.应力解除法答案:D【例题2】边坡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在于()。A.边坡稳定安全B.边坡开挖经济上合理C.设计符合规范要求D.A+B答案:D【例题3】对已建成的人工边坡,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目的是()。A.合理设计人工边坡,使之既稳定安全,又不浪费开挖工作量B.评定、核算与工程有关的天然斜坡稳定性现状及受工程影响后的稳定性状况C.检查其稳定性状况D.为整治斜坡提供设计依据答案:C(一)自然历史分析法这是一种定性评价的方法。主要通过研究斜坡形成的地质历史和所处的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斜坡的地貌和地质结构、发展演化阶段及变形破坏形迹,来分析主要的和次要的影响因素,从而对斜坡稳定性做出初步评价。所以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通过追溯斜坡发生、发展演化的全过程,来进行稳定性评价的。它对研究斜坡稳定性的区域性规律尤为适用。自然历史分析法主要包括三方面研究内容:(1)区域地质背景的研究,包括区域构造、地层岩性分布和地形地貌特点以及近期地壳运动强烈程度(如地壳运动形式、地应力状态、有否活断层分布及其特征等),并结合斜坡变形破坏的分布和特征,就可以建立起斜坡变形破坏现象与区域地质背景间的相关关系。可由点到面来研究斜坡变形破坏的某些规律。这是一项基础性且带有全局意义的研究工作。例如我国四川盆地主要由侏罗系红色砂、泥岩互层组成,属典型的挡式褶皱构造,近期江河强烈下切,因此在处于同向坡的背、向斜转折部位,尤其在河谷地带,斜坡变形破坏现象十分发育。(2)分析使斜坡演变的主导因素及触发因素。尤其是一些周期性因素(气候、水文、地震)与斜坡变形破坏间的相关性。(3)预测斜坡所处的演化阶段和发展趋势,可能的破坏方式。可通过斜坡地质结构、外形及变形破坏形迹来进行,也可通过必要的监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