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CC复试哲学原理解读二十题题一材料1:我们常常喜欢畅谈“人生观”,却少有人直接谈“人死观”。其实两者不过是从不同的方向、不用的方面看同一事物或者过程而已。有句老话讲得好:“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不知道自己体会得是否准确,努兰的两部书剖析了死亡的自然过程,让人们了解死亡,消除恐惧,最终希望人们以属于自己的方式死亡,然而这恰好暗示着人们应当以属于自己的方式生活着。我记起了当年改行考哲学研究生时了解到的经典作家的一个说法:自由并不是依靠着在幻想中摆脱必然性而独立,自由在于对必然的认识和驾驭。这里的“认识”决不只限于现代科学的认识,还包括传统经验和常识的认识。摘编自《人死观:必然与自由》材料2:霍尔巴赫认为,“人的任何行为举止都不是自由的,”自由是“一种纯粹的幻想”。“人在他生存的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刻是自由的,只能服从必然性和‘定命’的摆布”。摘自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卷材料3: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存在方式,自由与人不可分。自由就是“选择的自主”,这个选择永远是无条件的,不“附属于”任何必然性,“不受因果关系的制约”,无任何根据和是非标准。因此,“人是绝对自由的,人就是自由”。摘自萨特《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材料4:庄子哲学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加以理解,但其根本目的旨在追求“逍遥”,这是不成问题的。逍遥即自由。自由必涉及必然,亦即庄子所说的“命”。必然与自由的关系问题关涉于人的生命存在,因而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第一个明确地意识到并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正是其思想的深刻之处。但庄子如何理解和规定必然和自由及其关系,亦即二者的内涵是什么,他们能否和如何实现统一以及统一的意蕴是什么,,这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材料5: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又说:“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如何理解“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2)简要说明材料2和材料3所表述的自由观极其错误。(3)为什么说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是“真正的哲学问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