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中学德育第一节品德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品德的概念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的结构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形成品德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道德的形成直觉性形象性看书伦理性道德意志概念:人们自觉调整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的心里过程道德意志的形成产生道德动机、选择道德行为方式、执行道德决定(集中体现)道德行为概念: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培养道德行为的关键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对偶故事法。10岁是儿童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分水岭。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2-5岁规则不具有约束力权威阶段(他律道德)5-8岁服从外部规则,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可逆阶段(自律道德)8-10岁准则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公正阶段(公正道德)10-12岁主持公正、公平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道德两难故事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第二节中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依从:表面上接受,内心抵触(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易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从众服从认同:对榜样的模仿(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内化:融为一体,构成价值体系影响态度和品德发展的因素外部因素家庭教育社会风气学校教育同伴群体内部因素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态度和品德的方法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给与适当的奖励与惩罚价值辨析第三节中学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德育的概念广义:思想、政治、道德狭义:道德品质教育与德育的目标德育内容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与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第六节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第五节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中学德育原则导向性政治方向疏导原则贯彻要求讲明道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疏导思想表扬激励为主,正面教育严格要求与尊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