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问题与启发式问题形影不离【知识管理】第16天【关键词】启发式问题、目标问题、答非所问个人订阅号:jqnote(专注打造爱智慧、爱学习、不急功近利的小圈子)我们的大脑处于正常的状态时,你几乎对眼前所出现的所有事物都会有直觉和想法。对一个人不是特别了解时,你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他;你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相信或不相信一个陌生人;你没有做过调查分析,却总能感觉到一家企业一定会成功。有时,对于一些完全无法弄懂的问题,你也总能作出答案,而回答的依据是什么,连你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上文简单的描述了如何从复杂的事情中提取直觉性的观点。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我们总是很难快速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此时系统1就会找到一个相关问题来回答,这个问题比原来的问题更易作答,我把这种回答一个问题而绕开另一个问题的做法叫做“替代”,也可以说是找个相对简单的问题来作答,将采用以下术语:“目标问题”就是你想要作出的评估;“启发式问题”就是你绕开原来的问题去回答的那个更简单的问题。所谓“启发”这一术语是指协助寻找各种难题的恰当答案的简单过程,虽然找到的答案常常并不完美。之前的文章也描述过,即使对于某些缺乏证据或信息的问题,我们也照样是能作出判断的。但是这一判断是如何完成的?其实有这样一种存在,即当人们按照要求对可能性作出判断时,他们实际上是对其他的事情做了判断,并且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判断可能性的任务。即遇到很难的“目标问题”时,如果脑海中马上出现了一些与之相关联且容易回答的“启发式问题”的答案,系统1通常便会采用这种“替代”的做法,采用替代的答案。用一个问题替代原来的问题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策略。这里面既会涉及系统1的参与,也会涉及系统2的参与。老大在提问课程有讲:提出一个好问题,等于解决一半问题。换句话说,你用一个好的问题来替代不好的问题,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改进。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系统2的参与,这里的替代俨然变成了有意实施战略性决策的过程。但是有些问题是思维发散性的结果,是我们锁定问题答案控制能力不强的结果。请看上述这些问题。想要真正的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不可能,但是若咱们不要受制于完全理性的答案,经过认真推理之后,可以找到启发性的替代答案,尽管这种方法有时很好用,但有时也会导致严重的错误。思维的发散性可以使懒惰的系统2摆脱很多繁重的工作,快速找到难题的答案。“启发式问题”相对于“目标问题”更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并作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