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1.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B.地理环境各要素不能单独存在和发展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D.地理环境各要素在特征上与整个环境系统的特征保持完全一致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2~3题。2.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3.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4.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地区景观相符的是()①地表水缺乏,河流较少,且多为内流河②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③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④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破坏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6.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7~8题。7.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8.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9.下列土地利用形式,属合理经营管理、用养结合的是()①南方红壤区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②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耕作业③青藏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④黄淮海平原小麦返青时,浇水施肥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我国某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0~11题。10.根据图中的关系,A、B、C分别代表()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B.粮食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C.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D.破坏森林、牧业下降、粮食减产11.解决图示地区存在问题的办法,不正确的是()A.结合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B.结合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