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之小说中国语文之小说重点提示:–小说的概念变迁–小说的发展历程–古典小说选讲–现当代小说略讲一、小说概念的变迁历代的小说观念:–先秦《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指琐屑之言;–汉桓谭《新论》:“小说家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指寓言和异记。–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第一次把一类作品标为小说,指的是杂传和野史。–明胡应麟的说法接近了现代的定义:“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近代小说界革命:•梁启超于1902年倡导“小说界革命”。小说戏剧历来被正统的封建文人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但戊戌变法前后却得到了重视。小说在这一时期大量产生,其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这是近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论之一,是“小说界革命”的宣言书。“吾中国人状元宰相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佳人才子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江湖盗贼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中国人妖巫狐兔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梁启超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欲新道德、宗教、政治、学艺、人心人格,必新小说。强调小说的政治意义及其在社会教育上的作用。在梁启超“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理论倡导下,小说成为新派知识分子暴露旧世态,宣传新思想的有力工具。“政治小说”、“社会小说”、“科学小说”、“谴责小说”、西方小说译介。–现代的小说观念:我们现在所说的“小说”,更多意义上指的是“fiction”(includingnovelsandshortstories)这样一种虚构的叙事性的,和诗歌、散文、戏曲并列的文体。古今小说概念含义的不同:–《论语·子张》引子夏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是与现代小说之“fiction”在本质上不同的。“fiction”可以说是一个文体的、和诗歌,散文相并列的概念;但中国的小说却包含了更多的文化的信息,在“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下,它成了一个和“大道”相对立的概念。现代小说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的根本特点是“虚构性”。而“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