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事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常见主要内容: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3.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学习目标: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体味诗中所流露出来的孤单寂寞悲哀的情绪。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朗读节奏朗读节奏前/不见/古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独/怆然/而/涕下。【注释】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2、悠悠:渺远的样子。3、怆然:悲伤凄凉。4、涕:古时指眼泪。作者介绍作者介绍陈子昂陈子昂(661-702),(661-702),字伯玉字伯玉,,射洪人。射洪人。他是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诗的代表作为《感代表作为《感遇》遇》3838首首,,旨在抨击时弊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抒写情怀。他是。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