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写作指导学习描写景物【技法点拨】多角度描写景物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生动活泼。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不同视角,俯视、仰视,近观、远望等;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呢?方法一:抓住特征,尽显其神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声响等特征进行描写,才能描摹逼真,形象鲜明。【佳作展示】雨下大了,粗重的点子打在三把红油纸伞上,发出的热闹的繁密的脆响,跟小溪里的流水的哗声相应和。从伞下望,雨里的山边,映山红开得正旺,在青翠的茅草里,翠绿的小树边,这一丛丛茂盛的野花红得像火焰,背着北风的秧田里,稠密的秧苗像一铺编织均匀的深绿的绒毯,风一刮,把嫩秧子往一边翻倒,秧田又变成了浅绿色的颤颤波波的绸子了。点评:这一段描写绘声绘色,有动有静,深浅不同,疏密有致,既有听觉,又有视觉,还有远近、高低之分。作者把山边几丛松散的映山红与田里稠密的秧苗有机地交织。一连串动态描写,让原先静得像绒毯的“”秧苗变成了轻飘飘的绸子。颜色的搭配也颇具匠心。方法二:移步换景,秩序井然【佳作展示】走过木桥,越过避兵洞,迎面而来的是群猴观景峰。四周奇峰似姿态各异的猴子,或憨或顽,或刁或怒,似在欢迎远来的游客。它们是大自然凝固的音韵,遮阳山原始情趣的哲学遗稿。据载,张三丰隐居后在此度过余生。张三丰可谓道教之仙,在此有许多遗迹。如他在绝壁上飞身用手指镂刻下的诗句,青石——上踩过的脚印以及升仙之所。退出藏经洞,穿过茫茫林海,抬头仰望,远处一线天依稀可见,不禁使人怀疑天外是否还有天。点评:作者以景点转移为线索,以游踪为序,把遮阳山的佳景古迹串联起来,对众多景点进行恰当的详略取舍,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一笔带过,并加入传说,增添了文章情趣。【即学即练】(一)下了汽车,就见逍遥溪水清澈见底,远处的青松翠竹,树影婆娑。峰峦耸立云天。听人说倘遇宿雨初晴的日子,就能看到云雾像美丽的轻纱,时而填满千峰万壑,成为海天一色;时而推出万座峰峦,显得苍浑深远,可惜我们未能得见。观鱼亭的那边是桃花峰,一处飞瀑从峰上的洞口飞溅而下,好像珠帘垂“”挂在洞前,因而得名水帘洞。...